日期:2017-08-23 来源:中国环境报
作为一种绿色低碳、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,地热能有望在“十三五”期间迎来2600亿元投资空间。初步估算,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,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.7亿吨,其中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。
政策利好叠加市场刚需 地热能产业有望遍地开花
“迎来了发展的‘第二个春天’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曾这样评价当前地热能发展。相对于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,地热是唯一不受天气、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。所谓地热资源,即指能够被经济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、地热流及其有用组成,一年四季8000多个小时除机器检修外都可以运行,能够连续发电达到80%。
在距离地表5000米深的地方储存的地热能,相当于4948亿吨标准煤的热量。作为蕴涵着巨大能量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,在中国亟须驱散雾霾之际,终于走向台前。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优势能源之一,再次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,而其利用模式,也由市场经济初期的地热温泉利用,逐步向能源为主的利用模式转型,使可贵的地热资源得到充分、高效的利用。
作为当前各国能源结构调整、防治大气污染背景下重点开发的新能源,地热能具有“减排效益显著、可持续利用”的优势,并同时具有储量大、分布广、清洁环保、稳定可靠等特点,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。此外,各省(区、市)面临着压减燃煤消费、大气污染防治、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,给地热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据科技日报8月22日报道,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,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,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;全国水热型地热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;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。截至目前,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技术已基本成熟,浅层地热能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全国,其中80%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。
随着地热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,地热能供暖也逐渐走入城市房地产领域,为居民住宅提供区域集中供暖,使这种清洁、高效、廉价的能源变成日常不可或缺的经济生活能量来源。2017年,三部委联合印发了《地热能开发利用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从风能和太阳能10年来的发展速度不难看出,地热产业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。
根据《地热能开发利用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“十三五”时期新增地热(制冷)包括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(制冷)面积 7 亿平方米,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。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。到2020年,地热供暖(制冷)面积累计达到 16 亿平方米,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 530MW。
在政策引导下,地热能开发利用将快速发展,前景持续向好。从全国范围内看,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初步估算,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利用量相比2015年增长2.5倍,到2020年地热实现替代标煤7210万吨,并形成勘查、开发和利用为一体的技术体系。同时,地热资源勘查评价、钻井技术和设备也必不可少,有望带动地热开发技术服务及核心装备供应商的业绩增长。